小团圆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团圆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昨天终于把《小团圆》给看完了,很晦涩,不好读懂,特别是张爱玲写的他和她,如果稍不用心去读,就不下去了。
这个书真不是畅销书,读者应该很少,因为太难读了。比世界名著都难读许多倍。
读完整本书,发现张爱玲的文笔还是不错的。起码现在的作者很少能够有这种水平。把无聊的内容写成一部比较经典的小说。
九莉是本书的主角,她的身边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她母球蕊秋,一个是之雍。
九莉的母亲的优点是九莉身上没有的,即使她母亲很有耐心的教她。她还是不上路。
九莉的初恋之雍是个花花公子。我想不通的是,九莉分手后,还要寄钱给她花,他不是深深伤了九莉的心吗,九莉怎么这么没有用,又是去挽回这段感情,又是寄钱给他用。九莉不是谈恋爱的高手,她怎么会写出如此多的爱情小说呢,看来她的幻想能力很强。还是她把之雍的爱情都写出来了呢?我觉得应该是后者,之雍写信告诉他如果和女人交往。这种事情,九莉都可以忍受。她到底爱他什么呢,人不是都说爱情是自私的,但是九莉在于她的爱情,是个博爱的。她都可以忍受与别的女人一起分享男人。她的爱情是个变态,扭曲的,其实,她很轻松的与之雍分手了,她还是很爱之雍,她在寂寞的时候,无法忘记他的一切。她还是相当痛苦的。她为什么这么痛苦呢,是因为她没有真正的爱情,她没有品尝过真正的两个人的热爱。
张爱玲的小说,我想我会只看这一本了,她的书对我来说,没有多大的学习的东西。
最近看了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感觉对于那个时代的许多风俗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似乎隔着很远的感觉。张的写作风格是淡淡的,似乎叙述什么都是像在局外人的口气在说话,从来就没有狂喜、没有愤怒。在她的作品中,我还是觉得《红玫瑰与白玫瑰》写的最好。
特别是其中写的下面的名言很有味道: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小团圆》是一部标准的自传,以第三人称叙述的自己的'半个人生,以告慰自己的心灵。
序中所说,张爱玲多次修改《小团圆》,却在好友劝诫下不予发表这篇文章,因文章中所提及人物,大多是玲的家人,人们不由得对号入座——确实是这样。而人物隐私之描写,包括同性恋,不伦私情,婚外恋情,等,无不坦诚外露,人们大抵会当个八卦报来读,而很难单纯把这本书看做一篇小说——我也是如此。
我很赞同她对于胡兰成的描写,有一种类似偷窥的微妙感。但他的出场却描写的相对简单,简单的没有太多感情色彩,褒义词只有一个:略显英气。另有一段写他坐在沙发上,是个特写的镜头。九莉看到他的侧面,心里生出了点意思。他们在一起是必然,情场老手如果捕捉不到异性发散的气息,那就跟胖子不爱吃饭一样,是不可能的事。
《小团圆》在进行了三分之一的时候,男主角邵之雍终于出现,一本书都读去了半指厚。而在这之前,女主角九莉生活中的零碎都有描述,香港求学,遇见战事。间杂着生母蕊秋的情史若干,女学生的生活轶事,家族私事等
现实中很多事情都是很险恶的,但不去想,就能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但在《小团圆》这个自传中,张的爱情以盲目的形式出现,以被骗为过程,最终又以被抛弃为结尾。感觉还是挺可惜的。
张爱玲的小说是很爱看的。现在任然记得高三的某一节体育课,居然可以全神贯注的看她的小说。并且当时映像特别深刻的就是《金锁记》了。看完了之后只觉得眼睛所见都是苍白的,脑袋很晕,所想都是悲悯。
之前的博文有说到要读这本小说的,不知道是哪一篇了。反正是早就买了,放在那里迟迟没有大的进展。今天一口气看完,只知道情节,其他的不懂。
“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这个东西不是爱情,经常却会有人留恋。
我等待着重看。
近日在读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的童年时光,在故乡呼兰河城,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萧红平实细腻的笔触,把那个时代的人间冷暖,非常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自古就周而复始的呼兰河城
萧红的童年生活在北方的呼兰河城,她笔下的这座城市,是个并不繁华的小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呼兰河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地循环着。
萧红写着,在四季的风霜雪雨中,呼兰河城中的人们,受得住的就继续受着,受不住的,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那个自然结果,就是被拉着离开这世界。至于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雪雨地,仍旧在人间被吹打。
童年唯一慰藉年迈的祖父
萧红的童年是跟着祖父一起长大的,她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有六十多岁。在祖父的家中,后面有个很大的园子,里面种着青菜和果树。老人家是个很勤做的人,常常一整天都在园子里劳作,她就经常跟着祖父在园子里面玩。
小小的她常常跟在祖父身后,祖父带个大草帽,她就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拔草,她也跟着栽花拔草。祖父下种,种菜的时候,她也跟在后面,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踩平。祖父铲地的时候,她就拿个小铲子在旁边帮忙。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跟着祖父在园子里面,无忧无虑的玩耍着。
白天跟着祖父在园子里面疯闹,晚上祖父还会教她背诗。每次念的时候,她都故意很大声地喊,一定要比祖父的声音要大。祖父担心她喊坏了喉咙,呵斥她房盖都要被她掀跑了。除了念诗,祖父还会换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祖父最擅长烧小猪,用黄泥把整头小猪裹起来,放到灶火上面去烧,烧好了给她吃。每次祖父看到她大口大口吃着,都会咧着嘴不停地笑。
萧红的童年,对于父母的记忆是非常少的。父亲常常不在家,脾气又是非常的乖张暴戾。母亲少言寡语,常常呆在房间里面,不怎么出门。只有跟祖父在一起的时光,是她童年的唯一美好回忆。
活活被折磨死的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萧红隔壁,老胡家的二媳妇。老胡家一家子都是赶车的,租着祖父的房子,家里有什么事喜欢请跳大神的。老胡家的老太太常年生病,经常叫人来跳大神。
当时为迎娶小团圆媳妇进门,家里是有一番争执的。婆婆想尽早把她迎进门,自己早日升级,且能有个任其呼来唤去的帮手。公公觉得她年龄尚小,又在长身体的年龄,干不了多少活,却会吃的很多。
最后公公抗不过婆婆,小团圆媳妇还是早早地接进了门。小团圆媳妇到的那天,隔壁七大姑八大姨都争着去看,都说哪里是个媳妇,明明还是个小姑娘。小姑娘脸虽长得黑乎乎的,但见人总是笑盈盈的,人家问她年龄,才知道她只有十二岁。
小团圆媳妇到老胡家没几天,那家人就开始打她,而且打的特别厉害,多远都可以听到她的惨叫。其实也不为什么事情,就是她的婆婆想给她个下马威。小团圆媳妇还是个孩子,每次她婆婆打她的时候,她不会说求饶,反而跟她婆婆对打,并且哭着喊着要回家。
她这个样子,婆婆更加变本加厉,越打越厉害,可以说是不分昼夜,就是想要把她打的服服帖帖。老胡一家人常常把她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狠狠抽她,直到把她打昏过去,晕过去以后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这小团圆媳妇,凭着这家人怎么打她,她都直会喊着要回家。气的她婆婆,用烧红的烙铁烙,去烙她的脚心。
那小团圆媳妇惨叫声,划过了一整个冬天。过了冬天,却再没听到她的哭声。老胡家却常常会有,跳大神的声音,原来是她婆婆看媳妇已经打得掉了魂,请跳大神的为她叫魂。
祖父看到好好的一个小姑娘,被折腾成这样,就想着让他们搬家。但呼兰河有个规矩,春天是二月搬家,秋天是八月搬家。一过了二八月就不是搬家的时候。祖父每次半夜被老胡家,跳大神的声音惊醒,都会说着二月一准让他们搬家。
可还没到二月,那黑乎乎笑盈盈的小团圆媳妇,就被折磨死了。据说她死了以后,变成一只白兔,常常会到桥下面哭。有人问她哭什么?她说她要回家。那人若回答,明天送你回去,这个白兔就不见了。若没人理她,她就会哭到鸡叫天明。
小团圆媳妇,一个爱笑的小姑娘,受不住呼兰河城的风霜雪雨,就这样被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小团圆》看完了第二遍。
现在看书,总是习惯于先初略翻过,再来细读。
大学的时间很多,看书的时间却远远少于以前。也许正因为如此,文学书籍看得越来越少了。
这本小团圆,初翻时,容易看得云里雾里,主要是时空变换太快,一会儿南京,一会儿香港,一会儿上海,一会儿小时候,一会儿读书时,一会儿又是抗日时。再细看时,明白了套路,便清楚了好多。可以细细品味爱玲笔下,种种细微的心理感触。
其实挺喜欢,爱玲式的笔调,时时如露珠般闪现的句子。 很喜欢爱玲,她是那么一个真实的人!
刚开始看了介绍,说里面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一交往过程,便想看看。实际看来,注意力全不在此。直到全书过了一半,他才出现。其实,全书更象是张爱玲一部自传,只是编年全被打散。把这些珠子按顺序串起来,便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子的成长,最后成为一个被针扎在胸口,仍复平静的人。
爱玲的原话是:欣喜起来若狂,悲伤起来却不觉得,木木的。
其实想想!
我便也是如此。当一些事情发生,心中抑郁,但仍平复。
又能怎么样呢?如同多年前的月亮,像朵云被信笺上的水浸湿过,只留下一团晕黄。那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故事,也终将成为一个晕黄的月亮,淡淡的,在记忆里温暖着彼此。
所以,总须有个好的结束方式,以免回忆时,自己受不了。
《小团圆》可以说是张爱玲最为神秘的作品,被公认为是“自传式”的作品。无数人想从其中窥探张爱玲那如华丽的袍上爬满了虱子的一生。作品主要讲述的是对女主人公盛九莉30年的人生经历的一种具有私人性质的回忆。从表面上看女主人公盛九莉既不属于家庭也不属于社会,从头至尾,归属感一直缺席,以致困扰着她对自我的处置。
孤独是《小团圆》的情感内核。人心之隔是张爱玲在小说中反复点染的。从蕊秋担心日后九莉与舅舅争家产引起九莉诧异开始,到送让别蕊秋时九莉的孤立和黯然,及至空袭逃难是九莉“差点炸死了,都没人可告诉”的彻骨的悲哀。即使是让她爱到尘埃里的邵之雍,也会让她觉得“整个中原隔在他们之间,远的使她心悸”。书读到此处,让我感到莫名的真切与心痛。是该有怎样的遭遇才能使一个青春正茂的少女活得如此的悲凉!“小团圆”就像是一个寓言故事,与大团圆相对,如此孤独的人只能独自走完自己的一生,实现自己的“小团圆”。
在我看来,《小团圆》大抵也是张爱玲自编自演的一个故事,因而文字中透着一股冷冽与深切的气息。在叙述中,张爱玲对自己人生中的沧桑与迷乱做了细腻的描绘,好似一切都与她无任何关联,用更加真切的文字来尽可能地还原真是,没有遮蔽与虚构,用谅解的心态来叙述与自己有着相似命运的盛九莉的人生。可是,从字里行间我们仍能感受到张爱玲的不自觉,感受到她的矛盾挣扎与内心的纠结。张爱玲将盛九莉塑造成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女人,将邵之雍塑造成一个好与坏兼容的男人。两人的爱情使读者充满了矛盾的心理,既无限心疼又有一丝恨意。爱情是一方面,还包括亲情、友情这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描述得微小却又深切。在实际生活中,父母、朋友对张爱玲的伤害给她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并在潜意识中表现出来,使忧伤、悲痛、苍凉在小说字里行间透露而出,传达出来张爱玲内心深处无可倾诉与言明的痛处与悲痛。
张爱玲,或者说是盛九莉,都是缺乏爱的人,内心深处她们渴望爱,渴望幸福。就比如盛九莉用藏着鞋子里带出来的五块钱给母亲买了一朵花,她还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来得到母亲的认可与赞赏。这种对母亲的丝丝温情与崇拜却终结与母亲的一次次伤害之中。正是因为极度缺乏爱,渴望爱,才会在遇到邵之雍之后爱得如此奋不顾身。在小说的最后,九莉做梦梦到了之雍,微笑着
把她往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个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却快乐了很久。这是多么深的一个陷阱,一个女人就在这里暗无天日地度过。她从来不想要孩子,因为怕她替她母亲蕊秋报仇。这些点滴足以看出她对母爱的期盼,却因辜负了母亲而深感愧疚。虽被邵之雍伤害但还是存在过与他共度一生的念想。
就是这样一个可爱又可怜的张爱玲,在几乎被人以往的下半生里,完成了《小团圆》,写出了两代没落遗少的败家惨境,写出了不被世人认可的一段孽缘,写出了自己的冷静与天真,却无力抵挡世界对她的摧残。张爱玲以一种“清醒看人生”的写作心态,以一个站在封建大家庭和现代都市文明交界处的现代人的立场,重新审视了人的生存窘境以及那些被现实无情摧毁的残缺心态和畸形人性,展现出了自己真实的生活境遇和她一同生存这的“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的特殊人群的生存面貌。最后的那和
本书结局中的“梦境团圆”之笔,似乎为我们解开了这一场“小团圆”之谜底:现实世界中的相遇可解为“大团圆”,而梦中的相聚与重逢,则只能视为“小团圆”。经历了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