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4-12-02 14:20:17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

昨日,我读了《儿童美术教育》一文后,感触很大。在美术教学中,由于我们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所以对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常常会教一些“概念化”的东西,机械模仿成分过多,创造成分不足。

我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均衡、节奏、速度、韵律以及美术作品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还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利用多种美术手段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活动时间一味的拉长,活动内容如大拼盘,而且是事先准备好各种活动的拼凑表演,看不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真、善、美的理解与表现。

文中提到,任何幼儿都应享有与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自由权利,我们不能以幼儿尚未成熟为借口,剥夺他们应有的自由。教师对幼儿的控制仅仅是因为幼儿需要帮助,而不是因为幼儿无知无能。控制也并不是意味着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建议与命令。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主要需要表现的不应该是绘画技巧,而是幼儿自身的情感和感受。教师应该真正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认识并表现出周围生活中的真善美。

传统美术教育还存在一些弊端,在教育观念上,过多的注重技能的培养,强调幼儿绘画色彩、造型及其结果,以像与不像、是与非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局限于课堂教学及运用有限的工具;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通常采用临摹范例的方法,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性,扼杀了幼儿对美术的个性表现,抑制了幼儿创造才能的发挥。

我们教师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教育过程中内容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应用,忽略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在活动中是否自由、大胆地表达其内心的情感与想法。

幼儿由于生活经历、经验不足,使他们常常把现实与想象、认识和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而这正是幼儿作品的魅力所在。而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应该注重的不只是技能技法,而是看作品中所反映的情趣与丰富的想象力。

在欣赏幼儿的作品时一定要多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有利于我们对幼儿作品的理解,避免对幼儿作品的不理解和忽视幼儿内心世界的表露。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2

《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这本书以信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吴放教授在幼教之路中的心路历程,文中的吴放老师在第32封信中谈到如何让孩子们既活泼自由又能遵守一定的常规,做到活而不乱,让我很有感触。

我带的是小班,刚入园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好动,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没有规章制度,像一盘散沙,这种过度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同时我觉得小班的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可塑性很强,老师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但是又怕过分的自由让他们松散,变得没有纪律,导致不能顺利开展活动,这一点一直让我很困惑。

看了吴放老师的《幼儿常规培养与行为自由度》一文让我豁然开朗,文中说幼儿园常规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幼儿常规培养,"活而不乱"必须以幼儿形成常规行为习惯为先决条件才能够实现。对幼儿进行常规管理要考虑自己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行为水平、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并要针对自己班级幼儿的具体控制能力,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活而不乱"的班级常规是我们老师追求的最高教育境界,吴放老师介绍的一些教育方法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吴放老师说到孩子们已有的行为能力与范畴,这是老师用来确定"活"的程度与范围的标准。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通过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要比老师直接一句语言提示的效果要好的多。比如活动前后孩子如厕,一开始孩子们要上厕所就全部跑进去了,因为人多空间小,一方面孩子在里面也要等,另一方面孩子都挤在一起存在安全隐患。于是我们让孩子分成两组,做开火车的游戏去如厕。这样一来,解决了拥挤的问题,同时也在游戏中让孩子遵守了如厕的规则。

另外,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常规时应多鼓励、少批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个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孩子,他们往往坐不住,甚至老师在说而他们在做自己的事。这时我们只要说一句"看,某某某坐的真神气!"那些不能好好坐的孩子立马就坐端正了,相信每个老师在平时的教育中也深有体会。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

培养幼儿常规习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是所教的常规习惯必须要反复的进行,经常渗透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个时间段,不断加强日常的巩固;在培养常规时,我们还要根据孩子现有的水平,注意让孩子成为常规的主人,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同时加上老师的提醒引导,相信"活而不乱"的常规秩序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3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作为学前教育的经典著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注意关注儿童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引入新的理论成果。目前的第五版就融入了近期的语言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融合了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的思想。第十二章针对引发特殊关注的儿童群体论述了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记录实例,并列出大量详细的观察要点,使我受益良多。

一、记录需要特殊关注儿童的必要性。

每个幼儿园都会出现少数程度不同的特殊儿童,这类儿童的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既对早期教育给予期望,同时还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儿童进行交往,受到同伴的影响,减少孩子的孤独,让孩子愉快地渡过幼儿园时光。对每一名儿童和每一个动作来说,他们都是独特的。因为没有儿童在不伴有一系列行为的情况下使用材料或者参与任何形式的游戏。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细节猜测儿童对材料的情感反应,从而更好的对儿童进行“诊治”。当教师们遵循维果茨基的教诲,力图发现这些儿童可以“独立地或在她人的帮助下”在“最近发展区”中做到什么时,观察和记录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支持。观察是教师与行为怪异或惹是生非的儿童建立同情关系的关键所在。

二、如何观察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

从社交/情感、身体、认知/交流/语言以及游戏等更方面,观察儿童如何协同运作。书中通过观察现实案例,分析出案例中的存在的问题。例如:该儿童传达了什么信息和想法?该儿童能够独立地将自己的游戏组织好,还是需要另外一名儿童或者老师的外部协助?如果需要协助,是多大程度、什么类型的协助等。通过这些问题,进一步指导 ……此处隐藏9028个字……抱去!”这一下,孩子哭得更加厉害了。那位母亲二话没说,扭头就走,孩子见状,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别走,不要扔下我------”我看了这场面,心酸酸地。作为母亲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对待孩子非要来恐吓他吗?父母是孩子最最可信赖得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特别的眷恋,有一种安全感。那位母亲的恐吓话,殊不知给她的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成人无法想象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所有的父母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要再胡乱吓唬孩子,给孩子以正确的评价,还给他们一片晴朗的天空吧!

二、《发现闪光点》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特点,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间,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师要正确引导外,更应该注意孩子的闪光点要及时发现。张子浩小朋友活动时,总喜欢影响周围的小朋友,没办法,我把他视为特别关注对象,让他跟随左右。

一次活动课,我想让小朋友帮我拿体操垫子,于是,我说:“谁乐意帮老师的忙?”于是不约而同的都举起了小手,我一眼就看见了张子浩小朋友渴望的眼神,踮起脚尖高举着手,生怕我看不见他似的。于是,我说:“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帮忙,排队一、二、三!”机灵的子浩动作迅速,排在第三位,我决定请他帮忙时,说:“等一会游戏结束后我请活动中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小朋友帮忙。”很爱做事的他牢记着这句话。在整个活动中,他没有惹别的小朋友,并且还帮助跌倒的小朋友爬起来,我及时表扬了他。孩子满脸的喜悦、兴奋。

教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要留心观察、发现孩子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应该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引导,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到客观公正,随时表扬,让孩子的心田里既有阳光、也有雨露,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4

对于成长于断层年代的我们,胡适先生似乎只是历史的一个符号,他曾经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等,由于种种原因,难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对于他的了解多来自片段性的轶事或宏大感受。近日于南图觅得一本《胡适的声音》,虽然只是一册不同时期的演讲集,但也足以窥见胡先生博大精深学养的沧海一粟。

“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适的声音》一书的卷首语,这是胡先生一生主张并奉行的,由此看来,不论在什么语境下先生都会是一个“大右派”。作为一个有深厚旧学背景,在完善的西学中成长起来的学者,胡先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真正学贯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晓畅明白,朴实自然,没有精英意识,即使现在阅读也有极强亲近感,很符合他倡导的白话文应该是“活”的文字。

书中涉猎的领域和年代跨度很大,从“五四”时期到五十年代,几乎收录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时期的各种演讲内容,让我们看到胡先生历经学者到官员(驻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长等不同角色转化中为人,治学的态度,可以充分体现他毕生倡言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为人之道。

对书中感触颇深的是一篇对“五四”事件的回顾,具体而详尽的过程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方面,他承认“经过了这次轰动全国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赞叹的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另一方面,他坚持说,五四运动“实是这整个文化运动中的一项历史性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_”。他明确表达了:对抗争政府的同情和对运动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为独立知识分子,一贯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宁鸣而生”。

另一篇极具特色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从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佛教在中国成长发展的过程。胡先生关于禅宗发展史的研究考证翔实,表述客观风趣。胡先生本人没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从学问的视野进入。胡先生的禅宗研究源于他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到他离世只完成《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禅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处,他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弥补。胡先生对禅宗史下过很多功夫,颇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础上专门为影响很大,成为一代宗师却不识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会和尚传》;晚年,又花很多时间去考证《虚云和尚年谱》。虽然禅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学一隅,但严谨的态度足以描述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发日本禅宗学者铃木大拙与他的一翻论战。胡先生对于禅宗史的研究体现了他在治学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会感受到中国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为独立知识分子,用独立、理性、责任、正见、负责的言论来发表个人思考的行为特点。

如何深入的探寻与认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思维来“宁鸣而生、不默而死”,是我们需要一生探寻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15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武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李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